以少年之智 筑科技之光
来源:郏县科技局 时间:04-23
4月22日,郏县三立学校科技节正式拉开帷幕。河南日报、河南电视台、中国网、顶端新闻、河南经济报、大河报、大河网、河南商报、平顶山日报、平顶山晚报、郏县融媒体中心等十余家媒体进行现场报道。其中,河南电视台使用大象新闻客户端进行了全程直播。科技节历时两天,全体学生及其家长、部分社会人士参与,总人数超万人。
开幕式上,大型舞蹈《科技与未来》展示了孩子们对未来科技的想象,航模、无人机、机器狗这些前沿科技引来阵阵欢呼;掌上火焰、水火箭发射、空气大炮、可乐喷泉、大象牙膏,引得学生们踊跃登台体验。一场开幕式直接拉满科技感。
科技节形式创新,内容丰富,设置了签名区、科技书画作品展示区、科学谜语区、科学小制作作品展示区、黄河文化展、科创作品展、古代天文仪器展、科创画创作,最受学生喜欢的是操作体验任务区,共有日晷测时间、记里鼓车测距、指南车测向、操作水运仪象台、观星台测节气、操作抛石机、体验掌上火焰、体验空气大炮、3D修复、循迹避障、虹吸灌溉、工程水管等十二个任务。
据悉,郏县三立学校先后投入了46万余元,建立了400余平方米的创客空间功能室、操作室。科技创新操作室建设以机器人和航模无人机技术等创客空间为开发主体,主要开设了原理常识课、实践操作课、组装维修课、竞赛训练课等。根据学生不同水平,每个社团均开设有初级、中级、高级班,在教学中采用5C1E项目式教学法,学生兴趣浓厚,乐于动手,善于探究。从基础到提升再到自主设计,不同层次的项目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2025年,郏县三立学校引进“小小科学家”科学实践课程。该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普及的提升科学素养和操作能力的实践课程,一学期12节主题课堂,配套12个专题教具,涉及电学、光学、电磁学、热学、地理学、生物学、化学等多方面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动手制作模型初步了解物质的运动及其相互作用、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以及技术、工程与社会等方面的内容。突出“做中学”,将一个个严肃的科学知识变成有趣的小课题、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提升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
下一步,我们科技部门将和学校一道,持续打造“科技+校园”模式,以“科学育人、创新赋能”为核心,构建“课程-师资-实践-资源”四位一体的科学教育体系,从创新课程的研发、科创空间的建设、创新活动竞赛等方面入手,不断完善学校的创新教育体系,探索科创人才培养路径,以少年之智,筑科技之光。